2024-05-02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8 09:15:57 编辑: 书声1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她文采斐然,词风清丽,与蔡文姬、上官婉儿、卓文君,合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她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横亘在当时众星璀璨的宋代词坛,其地位甚至于苏轼、辛弃疾、柳永等词学大家亦不遑多让。
李清照不仅文学成就令人仰视,而且在金石领域也卓然一家,她与丈夫赵明诚所著述的《金石录》,也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成了后世研究金石的重要资料。
然而,李清照的一生却又是命运多舛,年少成名,中年丧偶,经过"靖康之乱"的颠沛流离,晚年遇人不淑的身陷囹圄,这给她的身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和遗憾。
那么李清照的人生际遇和她的词文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呢?她又为何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呢?
0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城恋
公元1099年,李清照来到汴京不久,回忆故乡往事时写下一首小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词不仅让李清照名震京城,还带了美好姻缘。
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赵明诚在得知这首小词竟是李清照所写后,便想尽办法,打算亲自拜会这位才女,见过李清照后,赵明诚就被这位才华横溢又清新脱俗的女子所吸引。
而李清照又何尝不是呢?当她见到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赵明诚时,内心早已荡起阵阵涟漪。出于礼教的桎梏,李清照没有机会经常见到赵明诚,便有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虽然两人互有好感,但是想在一起并不容易。因为赵明诚之父赵挺之跟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因政见不同,矛盾颇深。而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被誉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对于女儿的心事李格非自然是知道的,也认为赵明诚是个不错的女婿人选,但是两家在政见上处于对立位置,所以他一再犹豫。
而另一边赵明诚对李清照亦倾心不已,于是赵明诚择良机向父亲诉说了自己的心事。他用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办法——猜谜语:"言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赵挺之听完,转念就明白:'词女之夫',而当今能称得上词女的也只有李清照了。两家虽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也没有大的矛盾,朝局动荡,彼此联姻也算有个照应。因此赵挺之同意了赵明诚的请求。
公元1101年,21岁的赵明诚与18岁的李清照结为夫妻。他们的婚姻成为了千古佳话,他们突破了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窠臼,成为志趣相投的"天作之合"。
02"清照,最近安稳乎?无恙乎?我在等你,一直在汴京等你。"——相思愁
赵李二人在婚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谓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兼并。赵明诚依旧穿梭于太学和家庭之间,李清照除了写诗填词之外,便是陪着赵明诚,兴趣盎然地整理金石典籍以及亡诗佚史,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可是好景不长,公元1102年,司马光、苏轼等元祐重臣遭蔡京陷害,作为苏轼的门生——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受到了牵连,被罢了官。李家被查封,李清照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元1104年,朝廷颁布《甲辰诏》曰:"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到阙下"。诏书的意思是:那些被贬之人的子弟,无论有没有官,都要离开汴京城。
即使李清照与赵明诚成亲,但还是要按照规定离开自己的家庭。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父亲离去,丈夫已经是她唯一的依靠了,却无法厮守,李清照的心越发苦涩。赵明诚心中也焦急万分,可诏令已定,君无戏言。
李清照独自一个人离开了汴京,回到了原籍。一年一度的重阳节转瞬即逝,在重阳节清冷的夜晚,李清照看着天上的月光,感叹着自己的身世,顺手写下了那首千古名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第二天,她将这首词寄给了身在汴京的赵明诚。赵明诚读完之后,也是唏嘘不已:"清照,最近安稳乎?无恙乎?我在等你,一直在汴京等你。"
花自飘零人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思念像片片玉尘,飘入梦中;等待像朵朵火花,燃尽韶华。
赵明诚这一等就是两载春秋,据《续资治通鉴》卷八九记载:公元1106年正月,朝廷颁布政令称'迁谪累年,可复仕籍,许其自新'。李清照得以再次回到丈夫身边。
公元1107年,赵挺之被蔡京谗害,罢官后没过几天便一命呜呼了。赵挺之死后不久,蔡京罗织冤狱陷害赵明诚,赵明诚不得不带着李清照,隐居乡里,过上屏居的生活。
赵明诚和李清照从汴京回到青州,变成了寻常百姓,这寻常的日子却是因祸得福,夫妻俩开始了对家中金石器物的收集和整理。
李清照给书房取名字"归来堂",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书房命名之后,李清照又从《归去来兮辞》中取"审容膝之易安"中的"易安"二字作为自己的号,有'虽处陋室,心情却尤为安适'之意,“易安居士”的称号便是以此得来。
在整理金石之余,李清照写出了一篇在宋词史上有着划时代意义的词学论著《词论》: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李清照认为,虽然前辈诸公的词写得妙笔生花,但作词,或许不必像苏学士一般横放杰出,也不必非要本色当行。有一点却是必要的,作词定要"别是一家",词只有跟音乐交织,才能唱起来朗朗上口,传颂久远。
就这样赵明诚与李清照夫唱妇随,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
0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明诚死
情窦初开,遇见了翩翩公子赵明诚,新婚燕尔,父亲遭贬被迫离京,后来自己又不得已与丈夫分离,这一切让她从一个养尊处优,天真开朗的大家闺秀变成了一个尝遍世态炎凉的女子,然而苦难并没有就此结束。
公元1126年,靖康之难爆发,兵火肆虐,李清照安逸宁静的生活彻底被打乱。
不久之后,赵明诚的母亲病逝了,他南下奔丧,李清照则独自留在青州料侍家中的金石文物。
赵构
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建立南宋,为宋高宗,改元建炎。赵明诚被新帝指派江宁做官, 不久之后因事被罢官,夫妇二人乘船离开江宁,过乌江县时看到了项羽庙,李清照触景生情,写下了《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个月后,夫妇二人到达了池阳,准备在池阳定居,宋高宗却下诏,封赵明诚为湖州知州,赵明诚不得不再次动身,立即去建康应召。
赵明诚急速赶往建康,冒着酷暑赶路,导致途中生了疟疾,李清照得知后非常焦急,两人相见时,赵明诚已经病入膏肓。公元1129年,49岁的赵明诚病逝于建康,李清照唯一的寄托也轰然倒塌,本来相亲相爱的夫妇,从此阴阳永隔。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04"即使坐牢我也不想和这种衣冠禽兽在同一个屋檐之下"——遇不淑
"靖康之乱"使得摇摇欲坠的北宋政权,轰然倒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没有人能够幸免。
李清照和丈夫原本安逸的隐居生活也画上了句点,他们四处辗转流亡,然而噩梦像是跟李清照开玩笑一般接踵而来,丈夫赵明诚病逝,她辗转多地也是一度病危。
孤苦无依时遇到了第二任丈夫,以为未来有所依靠,却不想又将自己亲手推入深渊。那么和赵明诚感情深厚的李清照,为何会选择改嫁呢?又为什么甘愿受牢狱之灾也要将第二位丈夫告上公堂呢?
赵明诚去世后,有心怀不轨之人趁机散播谣言,称赵明诚将宝壶献给了金人,非要给他安上一顶"卖国"的帽子。李清照为了向朝廷表明心迹,洗丈夫身后污名,便想把家中所剩的金石文物,尽快献给朝廷。
乱世之中,一个弱女子身携宝物,颠沛流离,费尽心力,终于将大部分金石文物都献给了朝廷。然而不久后,这些金石宝物便在战乱中被朝廷遗失了。
李清照得知消息后伤心欲绝,身体染恙。李清照有一个亲弟弟叫李迒,在临安做小官,得知姐姐重病后,将李清照接到了临安养病。
李清照来临安的消息被一个不怀好意的人得知了,这个人就是承奉郎张汝舟。张汝舟对李清照苦苦追求,投其所好,面对张汝舟的殷殷追求,弟弟的劝说,李清照犹豫再三,终于答应了这门婚事。
如果张汝舟真的是爱慕李清照的才华,倒也不失为一段好姻缘。可是张汝舟娶李清照只不过是为了李清照的金石文物,婚后张汝舟一改儒雅的面貌,盘算李清照所剩的金石文物,还常常对李清照横加打骂。
于是李清照把丈夫张汝舟告上了公堂,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
据《宋刑统》记载:"妻告夫罪,虽得实,徒两年",在宋代,妻子状告丈夫,即使证据确凿,也得坐两年的牢。
李清照态度坚决,即使与其"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最终李清照状告张汝舟成功。但自己也被判入狱,好在一位亲戚出手相助,很快便被释放。轰动一时的才女告夫案就此定论。
05"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思念深
经历了张汝舟一事,李清照已经心如死灰,对赵明诚的思念却越来越深: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带着对赵明诚的思念,李清照的生活渐渐地平静下来。
公元1133年,吏部侍郎韩肖胄使金,李清照为表达对韩氏的敬仰,写下了一首《上枢密韩公诗》:
欲将血泪寄山河, 去洒东山一抔土。
江山沦陷,生民水火都在李清照的眼中,倘若她是一个儿郎,那么她可以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奈何一介女子,只能感叹命运不公。
1144年,李清照将《金石录》完整稿进献朝廷。
1155年,73岁的李清照病逝于临安。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常人未经的经历,窘迫与艰辛,无奈与悔恨,对她来说如同过眼云烟,白驹过隙。她的词或婉约或豪迈,风格骀荡清新,别是一家,与南唐后主李煜并称"词中双圣"。
清代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评价她说:
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
不在秦七 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谁说轻柔不胜刚,谁说女子不如郎,李清照用她的一生书写了中国女性不朽的传奇。她的诗词历代相传,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