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2
20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4-12 10:31:32 编辑: 林海青蛙
冰心曾以《我们太太的客厅》暗讽林徽因,而林徽因则以一坛山西老陈醋“回赠”冰心,冰心与林徽因这对福建才女暗中“互怼”的故事曾经广为流传,但也仅是民国文坛逸闻趣事罢了,但鲜为人知的是,她们双方的老公吴文藻和梁思成却是清华同学,而且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不知道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女人之间的“醋意”。
国人对冰心、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比较熟悉,而对吴文藻却比较陌生,那么吴文藻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怀着好奇之心,一起去认识和了解一下这位著名的社会学教授吧。
吴文藻
吴文藻(1901—1985)江苏江阴人,1901年4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夏港镇,其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家乡度过的,曾先后在江阴的礼延学堂和南菁中学接受现代启蒙教育,南菁中学前身是“南菁书院”,1882年由江苏学政黄体芳创办,至今已经有137年的历史了。
1917年,吴文藻考入清华学校,与梁思成、顾毓琇、梁实秋等人同学,吴文藻在清华求学期间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1923年以官费生赴美留学,正是在这次赴美的邮轮上,吴文藻与冰心相识并建立了联系,吴文藻抵美后入达特茅斯学院社会学系学习,这所学校以小而精著称,是闻名遐迩的常春藤联盟之一。
吴文藻与冰心在赴美邮轮上合影
1925年夏,吴文藻获得达特茅斯学院学士学位,于同年秋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仅用一年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其硕士论文为《孙逸仙的三民主义学说》,而他的另一篇论文《民族与国家》则更有学术价值,以更加宏大的视野阐述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1928年底,吴文藻撰写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见于英国舆论与行动中的中国鸦片问题》,于1929年初通过论文答辩并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并荣获校方颁发的“最近十年内最优秀的外国留学生”奖状。
1929年初,吴文藻启程回国,当时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向吴文藻抛出了橄榄枝,吴文藻在权衡之后选择了燕京大学,吴文藻之所以没有回归母校清华而是选择燕京,完全是因为未婚妻冰心任教于燕京,冰心于1926年夏取得硕士学位回国被燕京大学所聘,但吴文藻也同时在母校清华大学兼课。
1929年6月15日,吴文藻与冰心在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寓所举行了西式婚礼,而主婚人就是身着黑色长袍的司徒雷登,这里也是校方接待贵宾和开会的地方, 1931年校方根据冰心的提议命名为“临湖轩”,由北京大学教授胡适书写匾额悬挂于临湖一面的门额上。
吴文藻与冰心结婚照
司徒雷登的继任者陆志伟也曾入住临湖轩,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教会性质的燕京大学被撤销,位于城内红楼的北京大学迁入燕园,时任校长马寅初也曾居住于临湖轩,但自从马寅初搬离临湖轩之后,此后历任北京大学校长都未曾在此居住,而临湖轩最终成为北京大学专门接待外宾的地方。
吴文藻与冰心结婚后不久,即携冰心远赴欧美游学,先后在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美国、苏联等国进行访问和讲学。
1933年,吴文藻出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他培养了一大批社会学弟子,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费孝通、林耀华、黄华节、瞿同祖、黄迪、李有义、陈永龄等人,尤其是对费孝通一生的学术和生活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很快沦陷,尽管燕京大学在星条旗的保护下还安然无恙,但吴文藻却不甘心在沦陷区当亡国奴,于1938年秋携全家辗转抵达香港,并取道越南海防市抵达昆明,被国立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聘为文学院院长,吴文藻很快就在云南大学创立了社会学系并兼任系主任,他还创办了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学研究室,以其学术声望延揽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
吴文藻全家在燕园合影
1940年,吴文藻与冰心离开昆明到了陪都重庆,在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出任参事,期间曾参加了西北建设考察团,对新疆少数民族宗教、教育等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
1942年,吴文藻患了一次比较严重的肺病,当时脉搏每分钟只有36次左右,被送入中央医院急救,值得庆幸的是,吴文藻战胜了病魔,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因为当时药品和物品都极度缺乏,出院时的补品只有亲戚送来的一只鸡和两个广柑。
1944年,吴文藻前往美国出席“战时太平洋国际学会”,讨论协商战后同盟国对轴心国的处理,而中方更为关注的是对日本的处理和惩罚。
1946年初,吴文藻携冰心前往日本,吴文藻是应老同学朱世明之邀出任中国政府驻日代表团政治外交组公使衔组长兼任出席盟国对日委员会中国代表团顾问,在日本工作期间,吴文藻以一个社会学家的视野,对日本社会进行了全面考察,而冰心则被东京大学聘为外籍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史。
吴文藻与冰心在日本时合影
1951年,吴文藻与冰心从日本回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夫妻二人也曾反复抉择,最终放弃美国耶鲁大学的邀请,而是响应祖国的号召回国。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中国所有大学的社会学系均被撤销,社会学不复存在,所有社会学教授和学者都改变了专业方向,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师被调整到中央民族学院,吴文藻也于1953年10月调到中央民族学院担任教授,并出任国内少数民族情况教研室主任和历史系民族志教研室主任。
吴文藻全家福
1958年4月,吴文藻被划为右派,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吴文藻有可能是属于漏网右派,因为绝大多数右派都是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被定为“右派分子”的,当时社会学领域著名的右派有陈达、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等人,而吴文藻与吴泽霖、潘光旦、黄现璠、费孝通还是人类学、民族学界著名五大右派之一。
吴文藻的右派帽子戴的时间并不长,就于1959年底被摘掉“右派”帽子,但他并没有回到讲堂上,而是被分配从事编译工作,吴文藻之所以很快就被摘帽,冰心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毕竟冰心在中国作家群体中,还是具有很高的社会声望。
吴文藻夫妇与亲属在大连合影
文革时期,吴文藻与冰心都未能幸免,吴文藻被作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而遭到抄家和批斗,1969年底,年近古稀之年的吴文藻被下放到位于京郊的石棉厂劳动改造,而冰心则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半年之后,吴文藻又从京郊转到湖北沙洋中央民族学院的五七干校,冰心有幸被调到吴文藻身边。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乒乓外交撬开了中美之间关系的大门,时任尼克松总统的主要助手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关系亟待改善,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吴文藻与冰心相继被通知回京,紧急翻译和校订尼克松所著的《六次危机》,吴文藻还与中央民族学院编译室同仁合作翻译了美国人所著的《世界史》和英国韦尔斯所著的《世界史纲》,与当年弟子费孝通共同完成了《帕米尔及附近地区历史、地理、民族英文参考资料汇编》。
吴文藻与冰心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学科又被逐渐恢复和重建,吴文藻被聘为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和中国民族学学会顾问,曾撰写了《战后西方民族学的变化》,综合介绍和评价战后西方民族学出现的诸多流派及其理论,翻译和著述了有关世界史和中国边界史地等方面的文章。
1985年9月24日凌晨,吴文藻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4岁,时隔14年之后,即1999年2月28日冰心也在北京医院走完了自己的的文学人生,子女们将相爱一生的父母合葬在八达岭水关长城西南侧的中华文化名人雕塑纪念园内。
吴文藻与冰心浮雕像
吴文藻与冰心既无墓地,也无墓碑,仅有一座八吨重的汉白玉浮雕头像,与他们夫妇做伴的还有茅盾、叶圣陶、夏衍、田汉、徐悲鸿、郭沫若、曹禺等人的雕像,想必大家在这里聚在一起,也是不会寂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