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2
29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4-16 07:44:40 编辑: 豫鉴历史
齐宣王(?~前301),田氏名辟疆,齐威王田因齐之子,战国时田齐第五代国君,约前319~前301年在位,谥宣。传见《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齐国位于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及河北省东南部一带,在战国七雄中是一个实力较强的国家。齐威王选贤举能,大力改革,使国内经济有较大发展,还任用田忌、统军,以桂陵、马陵二战,一举挫败了素称中原霸主的魏国,造成了秦、魏、齐三大国并列的新时期。齐宣王继位后,奉行其父的政治军事路线。当时,秦国一再图谋向东发展,首当其冲的三晋则以合纵的办法对付秦国,双方闹得不可开交,谁也顾不上注意东方的齐国。齐宣王利用这一有利形势,任用田婴,行“五官之计”,努力发展国内经济。同时扩大稷下学宫,招徕天下贤士,征求其对治国和经略天下的意见。外交上,元年他联合楚、燕、赵、韩诸国,挫败了的阴谋,以公孙衍(犀首)为魏相,从而执行有利于东方诸邻国而共同反秦的政策。三年,乘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军攻秦失利,齐联合宋国攻魏,大败魏军于观泽(今河南清丰南)。当时,燕王哙禅让君位给相国子之,太子平与将军市被起兵反对,燕国内乱。齐宣王于六年派匡章率军攻燕,燕军全无斗志,齐军仅五十日取得全燕,杀燕王哙,齐军撤回,却显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齐宣王在位十九年,于前301年卒。
关于宣王的事迹也记载不一,本文把宣王在位的时间定在前319~前301年。这段时间里,比较肯定的事迹,大体有伐燕、攻魏、交楚和国内发展经济与扩大稷下学宫诸事,所以我们依之写出了上述宣王之生平。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是中国古代变动最为剧烈的一个时期。当时各国变法争雄,无不在图生存谋发展求统一。如果把战国时期再分为三个阶段,那么可以说,前341年以前的130余年是魏独霸中原的时期;前340年至前239年的100余年是秦、齐、魏、楚、赵互相争雄,直至诸国皆为秦所挫败的时期;前238年秦王亲政后的18年,则是秦以破竹之势灭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秦王朝统一六国的时期。
齐宣王处于上述第二阶段的前半期。他的父亲威王为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齐、魏、秦并称三强。作为一个守成的君主,齐宣王在军事和外交上采取灵活政策。北击燕国,巩固了他的北方边界。西弱强魏,但魏与秦斗争时又予以支持。南边与楚结盟,共抗秦军。当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谎言,与齐绝交时,则又联合魏、韩,出击楚国。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齐国的力量有了很大发展,“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一度成为与秦势力相当,共争天下的二强之一。
在国内政策上,他任用孟尝君之父田婴,忧国爱民,发展鱼盐之利和纺织刺绣之业,使齐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民无不吹竽鼓瑟,斗“临淄甚富而实,击筑弹琴、鸡走犬,六博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战国策・齐策一》)。好一派民富国强的升平景象!
齐宣王最令后人称赞的功绩是发展稷下学宫。《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宣・中说: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齐国历来有养士用士的传统,至田齐时,专门在都城临淄古门外设学宫,作为养士之所,宣王时更大加扩建,新修了许多高门大屋,康庄之衢,每一位学者都有一所宽敞华丽的住宅,给以上大夫的优厚供养,使其安心著述,相互争论研究,教育弟子,促进了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尤为可贵的是,宣王在学术上非常开明,鼓励不同学派的争鸣,而不是拉一派压一派。当时,先后来到稷下学宫的,除上面提到的驺衍等人以外,还有驺、荀卿、庄周、、孟轲、子臧、张仪、王斗、阎丘等人。他们来自各国,学派不一,却都享受着优厚待遇,在稷下学宫这个良好的学术环境中自由地著书立说,研究学问,争辩讨论,开拓思路,批判综合,许多学派在这里得到发展,更多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在这里养成。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而齐宣王正是提供这一百家争鸣学术中心的一位开明国君。
毋庸讳言,稷下所养成百上千的学者,其学问真正能为齐国所用的并不多。例如齐国土生土长的驺衍阴阳之术和对齐宣王讲的仁政学说,当时都没有市场。学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它的创立与发展从来就不是同步的。在齐威、宣时培植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之说,不是在建国和以后历代统治者夺取政权时发挥了很大作用吗?孟子的仁政说更是历代守成君主安定社会的法宝。齐宣王确实是一位有远见的国君,他从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兼容并包,鼓励支持各种学派发展的宏伟大度,是多么令人感叹怀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