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2
13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4-21 09:33:45 编辑: 婷婷老师的yu文日记
梁启超,是清朝光绪年间举人。
古代学历等级排序: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梁启超12岁考中秀才,17岁考中举人。
《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当时都60多岁的高龄了。
当朝一品大员张之洞是考中探花,瞧不起梁启超,看到他年纪轻轻,便想考考他的才学。
吟出上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说第一?谁说第二?
梁启超回答下联: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张之洞听后,大吃一惊,心中暗暗赞许梁启超的才学非凡。
梁启超4岁就开始跟着祖父读书识字了,8岁就能写出1000多字的文章。
虽然面对的是枯燥的八股文,四书五经,但是他可不是一个书呆子,而是头脑灵活且爱玩爱闹的少年。
梁启超才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而今我们三年级8岁的学生写一篇400字的作文都呱呱叫。
祖父经常给他讲一些悲壮激昂的爱国故事,带着他诵读激动人心的诗词篇章。
好的家庭环境,好的家长,直接决定了孩子的上限。
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的教育,对梁启超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也造就了梁启超后来的成就,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
梁启超生活的年代正值清末民初,中国遭受着帝国主义的野蛮蹂躏。
面对这样的形势,梁启超追随康有为,积极投入变法维新运动中。
联合10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虽然上书失败,但是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戊戌变法有六君子,当时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镇压,有的惨遭杀害。
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到日本,接受了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办报纸,倡导国民性改造,推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转型。
和我们的鲁迅先生一样,希望用精神文化来改变中国人民。
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做了一次题为“君子”到著名演讲,他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地激励了清华学子,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概括为清华大学的校训。
梁启超被聘任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梁启超去世的时候年仅56岁,他以不断奉献心血才华的济世精神,叱咤政坛,潜心学问,一生著述2000万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值得我们家长朋友学习的是梁启超还是一位好父亲,他培养的孩子都非常优秀,建筑学家、诗词研究专家、考古学家、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其中三个儿子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最重要的是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品德高尚,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