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6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7 10:31:11 编辑: 情怀历史
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作为官名,源于国尉。如《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白起以左更迁为国尉,又以国尉迁大良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秦朝建立后,改国尉为太尉,从而和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为三公。到了三国时期,太尉虽然不是一个常设的官职,但是,贾诩、司马懿等人曾担任了太尉一职。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大将军、大司马这两个官职,在三国时期则更加普遍,比如诸葛瑾曾担任东吴大将军,姜维曾担任蜀汉大将军,而就曹魏来说,曹真、曹休等人则先后担任大将军、大司马等官职。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期,大将军、大司马、太尉,谁的官职更大呢?并且,对于这三个武将官职来说,谁的实权更大呢?
一
首先,就大将军和大司马来说,大司马在官职上,是要高于大将军的。早在西汉时期,大司马是加官。《汉旧仪》中记载: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刘彻设立大司马,以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多,特加号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东汉时期,大司马为三公之首,掌管军事。光武帝刘秀以大将军吴汉为大司马,以杜茂为大将军,也即大司马的地位在大将军之上。
到了三国时期,三国官制基本沿袭了东汉官制,魏国在三公之上另设大司马,为上公,第一品,位在大将军之上,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比如太和四年(230年),曹真入朝,接替曹休,迁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也即曹真一开始是曹魏大将军,等到大司马曹休去世后,曹真升迁为大司马,成为曹魏的最高武将,甚至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二
同时,就蜀汉来说,陈寿在《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中记载:“又命琬开府,明年就加为大司马。”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蒋琬先担任大将军一职,之后,蜀汉后主刘禅又将蒋琬加封为大司马。
至于孙权建立的东吴,设有大司马和左大司马、右大司马,位在上大将军之上,一般由大将军或者上大将军升迁而来。如吕岱、施绩、陆抗、丁奉、朱然、全琮。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三国时期,不管是在曹魏,还是在蜀汉、东吴,大司马都位在大将军之上。当然,在实权上,这两个武将官职实际上不相上下的。比如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只担任大将军一职,却依然可以牢牢掌握曹魏的大权。
三
至于太尉和大将军的关系,则比较复杂。对于太尉一职来说,属于三公。东汉时期,窦宪出任大将军,由于权势太大,朝廷震动,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后汉书·窦宪传》)。进入到三国时期,基本上沿袭了东汉时期的官职排名,也即大将军地位在太尉之上。比如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拜贾诩为太尉。
但是,对于此时的贾诩,不管是实权还是地位,都不能和曹魏大将军夏侯惇相提并论。因此,在三国初期,太尉顶多是一个荣誉职位,虽然位列三公,却明显不如大将军,更不用说和大司马比较了。不过,青龙三年(235年),因为抵御诸葛亮北伐的战功,魏明帝曹叡将大将军司马懿升为太尉,累增封邑。
四
最后,就司马懿来说,先担任大将军,后升为太尉,这说明太尉一职在三国中期,已经在大将军之上了。并且,在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任大将军时,由于其叔父司马孚是太尉,于是明确大将军一职在太尉之下。当然,虽然司马师将太尉一职的地位提升到大将军之上了,但是,在实权上,太尉则远不如大将军。
比如在魏明帝曹叡去世后,曹爽以大将军一职掌握曹魏大权,司马懿只能长期蛰伏,甚至到了装病的地步,如果不是冒险发动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显然无法从大将军曹爽手中夺回兵权。综上,在笔者看来,在三国时期,大将军、大司马、太尉这三个官职中,太尉更偏向于一个荣誉职位,位高但没有什么实权,而大司马不仅地位最高,一般也掌握实权,可以说是这三个武将官职中,最有含金量的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