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2
39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28 09:36:56 编辑: 半文艺术传媒
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
贝聿铭
美籍华人建筑师,出生于1917年,
祖籍苏州,生于广州。
作为中国建筑界的先驱者,
贝聿铭以其东方的智慧、宽容乐观的人生态度、
卓越的建筑设计功力、
独具慧眼的现代建筑理念,
历时半个世纪,创立了众多影响世界的建筑名作,
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
对于那些超越时代艺术家,世人多一些更深刻的情感。
贝聿铭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被描述成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虽然他是现代派的一员,却摒弃了传统国际建筑风格所固有的元素。独爱用玻璃和钢,结合不太明显的钢筋混凝土做建筑设计。他创造的有着中国风的西方建筑,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全世界的瑰宝和财富。在他身上,并存着两个世界,而他同时被两个不同的世界所需要,换言之,他才华横溢,是被全世界所需要的人。
贝聿铭是苏州望族之后,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和高楼林立的上海度过的,从小立志要当一名建筑师。1935年,他赴美国留学,学习建筑,以超人的智慧多次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并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他是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等。
他的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其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他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等。2008年11月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这也许是贝聿铭最后一个大规模建筑作品了。
贝聿铭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他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
▎他的建筑作品非常注重以下几个要素:
··光线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玻璃与钢材
玻璃自身有透明、反射的特性,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倾泻到室内,给室内的一切带来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材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
··混凝土
贝聿铭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作品中, 时常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点,做出富有雕塑感的螺旋楼梯。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伊弗森美术馆内庭的螺旋梯,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他在埃佛森美术馆、达拉斯市政厅建筑中充分展示了混凝土适于悬挑的力学性能。
··几何
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作出了成绩的话,那么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 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贝以他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 向人们表明, 现代主义仍是有活力的,它决不是一种机械主义,而是同样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贝聿铭建筑作品欣赏:
Ⅰ 苏州博物馆(新馆)
这位光影魔术师,在苏州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特色中,融入现代的表达方式。几何、线条的大量应用,让光线与空间结合,光线经过遮光条的调节,变得更富艺术性;而光线经过过滤产生的层次变化,仿佛让光线流动了起来,妙不可言。
Ⅱ 玻璃金字塔(卢浮宫)
设计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并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了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Ⅲ 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贝聿铭在第一次参观美术馆所在场地时,就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所震撼,他称这是一处世外桃源。沿着一条两旁种有郁郁葱葱树木的平缓坡道向上走,通过隧道,穿过桥后,游客眼前一亮,就到达美术馆了。这种设计使得游客就像“桃花源”中的渔人一样,寻寻觅觅,找到美术馆这一“世外桃源”,欣赏艺术品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
Ⅳ 肯尼迪图书馆
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座费时十年,耗资近亿美元建成的“东馆”,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
Ⅴ 香山饭店
一九七九年,贝聿铭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他仔细考察了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因此,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外貌似很普通,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Ⅵ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座费时十年,耗资近亿美元建成的“东馆”,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
Ⅶ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建筑的细部为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传统拱形窗,又为这座庞然大物增添几分柔和,稍稍中和了它的英武之气。博物馆中庭偌大的银色穹顶之下,150英尺高的玻璃幕墙装饰四壁,人们可以透过它望见碧海金沙。
也许有人会说,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聿铭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对于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常说,“人生来荣誉再多,死也带不去,而真正能留在人世间的,也就只有建筑本身。”
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作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