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2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17 11:00:12 编辑: 智慧小仙女珮文
魏征
魏征(580~643年),唐朝名相,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魏征
一、早年经历
魏征早年好读书,多所通涉。隋末投奔瓦岗军,起义失败后与首领李密一起降唐。太子李建成欣赏魏征的文才,把他安排在身边工作。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被杀,李世民不计前嫌,任用魏征招抚李建成旧部,并任用他为詹事主簿,负责太子詹事府的审计和监察工作 。
詹事主簿的任命让魏征对太子李世民感激涕零,此后忠心耿耿地辅佐唐太宗,开创了名垂青史的“贞观之治”。
二、直言进谏
贞观元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征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召见魏征询问得失,魏征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都欣然接纳,魏征也庆幸逢知己之主,所以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贞观十三年(639年),魏征上奏《十渐不克终疏》,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此时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疏中列举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纵欲以劳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频事游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事项,批评了李世民的骄满情绪,告诫他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再次提醒他慎终如始。
李世民对侍臣说:“贞观之后,尽心对我,进献忠直的劝告,安国利民,敢于冒犯国君尊严直言规劝,纠正朕的过失的,只有魏征一人而已。”
三、死后哀荣
贞观十七年(643年),六十三岁的魏征病逝,唐太宗非常悲伤,罢朝五日,将小女儿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长子魏叔玉,命百官送灵柩出长安郊外,允许他陪葬昭陵,并亲自为其书写墓碑:“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四、事有反复
魏征去世同年,魏征曾保举过的两个人因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被杀、被贬,李世民怀疑魏征是同党,又听说魏征将劝谏奏疏整理成册交给史官褚遂良,而褚遂良也是魏征推荐的,由此李世民心生不悦,遂派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磨平了上面的字迹,原订的衡山公主和魏征的长子魏叔玉的婚事也被取消。
两年后唐太宗征高句丽,无功而返,又想起了魏征,叹息道:“如果有魏征的劝谏,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次战争了”。
于是重新赏赐了魏征家人,派人去墓地祭祀,重立了魏征的墓碑。
刘源(清)《凌烟阁功臣图》中的魏征像
五、文史贡献
魏征出任秘书监之职时,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
魏征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