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6
32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5 13:45:22 编辑: 李寻欢111
【地名由来】
安阳,不仅是一个县,还是一个地级市,虽然管辖范围有所不同,但对于"安阳"这个名字来说,并无二致。
安阳因在淇水之北而得名,那么为何不是叫做"淇阳"而是"安阳"呢?
安阳,古邑名。本为战国魏国的宁新中邑,关于"宁新中"改为"安阳"的权威解读是——"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国宁新中邑,更名为安阳邑。变宁为安,其意相近。古时以水北山南为阳,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
还有一种寿安山南的说法,民国二十二年《续县志》的编纂者,提出今县西北岭寿安山南为阳之说。然寿安山之名明代才有,而安阳之名已沿用两千余年,明显驴唇不对马嘴,在此不予采信。
安阳县,隶属安阳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3′—114°45′,北纬35°57′—36°21′。县境南与汤阴县、鹤壁市毗邻,北与河北省磁县、临漳县、涉县隔河相望,西与北关区、文峰区接壤,东与内黄县相连,安阳县东西长73.75公里,南北宽44公里,面积12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080公顷。
安阳市,河南省地级市,古称相、殷、邺、邺城、邺都、邺郡、相州、彰德等,简称殷或邺,位于中国中北部、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东接濮阳,西临长治,南接鹤壁、新乡,北临邯郸。截至2019年,安阳市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辖4个区、1个县级市、4个县,常住人口519.22万。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安阳先属,继而属;战国时期,安阳属魏国,后属赵国。
战国
秦统一六国后,安阳置县。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属赵王国。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改赵国为邯郸郡,五年复为赵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安阳属魏公国, 建安二十一年(216)夏四月,属魏王国。
东魏天平初年(公元534年),把荡阴县、安阳县划入邺县。 自此安阳县并入邺县直到590年共56年。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今安阳)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相州、魏郡和邺县及所有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从此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
隋开皇三年(583)废魏郡,存相州,仍治安阳。大业元年(605年),废相州为魏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魏郡为相州,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升相州为彰德府。
元改彰德府为彰德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将徐达从行在汴梁(今开封市)出发,攻打河北的彰德诸路,攻下后即置彰德府。安阳先后均为治所。
清宣统元年(1909年)袁世凯以“回籍养病”为由,伺机东山再起。他不去故里项城,而隐居于安阳洹上村,实因这里临近铁路,随时可与北京保持联系之故。
民国二年,安阳县属河北道。十六年(1927)直属河南省,1932年10月,国民政府在省下设区,安阳为河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
1947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水冶,西部安阳县政府迁驻水冶,中国共产党在平汉铁路以东,冯宿桥以西和原临漳县漳河以南地区设置安东县,5月初改称邺县,县政府驻辛店集,后迁今河北临漳县的孙陶、隆化、申村等村,属太行五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邺县政府迁至崇义,1953年又迁驻白璧集。1954年9月,邺县并入安阳县,属河南省安阳专区,县政府迁驻安阳市城区二道街,后移今解放大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属。1968年3月18日属安阳地区。1983年10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阳地区行政公署,实行市带县的体制。安阳县属安阳市至今未变。
1954年,邺县合并到安阳县之后,成为安阳县的,现区划为管辖。